scientific research

科研成果

2025-03-21 赵东元/晁栋梁课题组J. Am. Chem. Soc. :破解水系硫电化学机理,定制催化剂

水系硫电池(ASBs)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优异理论容量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水的作用下,ASBs中的硫能够实现高效利用。然而,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S0/S2-)常伴随较大的过电位和低能量效率,制约了其发展。目前,针对ASBs中S0/S2-反应的催化剂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尚缺乏有效策略来加速多硫化物向硫二负离子的转化。与此相比,传统有机电解液硫电池(OSBs)已成功应用了多种催化剂,且催化剂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探索适合ASBs的催化剂显得迫在眉睫。ASBs和OSBs在化学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影响了OSB催化剂在水环境中的有效性。尽管元素硫在两者中均可还原为负二价,但溶剂和溶质盐的变化会显著影响硫的氧化还原机制。水环境中硫的反应机制尚不清晰,其存在形式也未完全理解。因此,深入研究水环境下的硫的氧化还原机制是设计高效ASBs催化剂的基础。图1 水系硫和有机硫电池之间的机理差异目前对水中硫演化过程的认识主要依赖于OSBs的经验,而水环境中的硫化物呈现出更复杂的存在形式,如水解反应等。这些差异对硫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造成了重要影响。为了解析水系硫电池的反应机理,团队通过一系列谱学和电化学分析,

查看详情
2025-03-18 郑耿锋课题组Angew. Chem. Int. Ed.: 低配位三角形Cu3活性位点光催化CO2还原制乙醇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乙醇是实现碳中和的前瞻性策略,具有高原子利用率和可调控配位环境的原子级分散的铜基催化剂在这一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高温制备过程中铜原子的易团聚特性,目前报道的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乙醇的原子级分散的铜基催化剂中铜的负载量通常3 wt%,制约了活性位点密度的提高。此外,在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与乙醇路径共用同一中间体的乙烯路径在热力学上更有优势。突破原子级分散的铜基催化剂低负载量限制并抑制乙烯竞争路径,成为提升原子级分散的铜基催化剂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乙醇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郑耿锋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预锁定-纳米限域聚合”策略制备的超高密度铜基多原子催化剂,构建的低配位的三角形Cu3活性中心突破了CO2光催化还原制乙醇的瓶颈。具有Cu(I)/Cu(II)混合价态的三角形Cu3构型可协同实现CO2高效化学吸附活化,可见光吸收范围拓展以及高密度光生电子富集,诱导桥位吸附CO与顶位吸附CO的不对称C-C偶联,促进优先形成*CHCHOH中间体定向合成乙醇,有效地抑制了乙烯生成的热力学竞争路径。该催化剂在纯水中,模拟太阳光下实现117 μmol·g-

查看详情
NOTICES

通知公告